第三章钱币
吾国币制大略可分五期,自殷以前,盖珠玉金银龟贝粟帛等杂用,此为第一期。周代渐开金铜并用之端,至秦汉而大定,此为第二期。南北朝以降,黄金渐少,乃代之以帛,此为第三期。及宋而纸币兴,金人效之,元明沿焉,至宣宗宣德三年而废,此为第四期。纸币既已极弊,铜钱又不足,用银乃乘之而起,肇于金之末造,盛于明,废纸币以后,以迄于今,此为第五期。今略述其事。
《汉书·食货志》云:“凡货,金钱布帛之用,夏殷以前,其详靡记云。”此语最确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云:“虞夏之币,金为三品,或黄,或白,或赤;或钱,或布,或刀,或龟贝。”《平准书》本伪物,此数语又在篇末,必读者记识之语,溷入正文无疑。《通考》曰:“自太昊以来,则有钱矣。太昊氏、高阳氏谓之金,有熊氏、高辛氏谓之货,陶唐氏谓之泉,商人、周人谓之布,齐人、莒人谓之刀。”此数语未知所出,疑系櫽括古书而成,未必可据。殷以前事,书史无征,然知其为珠玉、金银、龟贝、粟帛等杂用者,以凡事不能突然而起,周以后事,必前有所承。《汉志》曰:“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:黄金方寸,而重一斤;钱圜函方,轻重以铢;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,长四丈为匹。故货宝于金,利于刀,流于泉,布于布,束于帛。太公退,又行之于齐。”是周初之易中金铜布帛并用。《管子》曰:“玉起于禺氏,金起于汝、汉,珠起于赤野。东西南北,距周七千八百里,水绝壤断,舟车不能通。先王为其途之远,其至之难,故托用于其重,以珠玉为上币,以黄金为中币,以刀布为下币。”(《国蓄》。《地数》、《揆度》、《轻重乙》略同)所谓先王,盖亦周武王、齐太公之类(《轻重乙》以为癸度对周武王之言),则周初又兼用珠玉。孟子谓彭更曰:“子不通功易事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(《滕文公》下)陈相述许行衣、冠、械器,皆以粟易之(《滕文公》下),粟虽重滞,然切日用,便分割,用为易中,亦固其所。《盐铁论》曰:“夏后以玄贝,周人以紫石,后世或金钱、刀布。”(《错币》)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古者货贝而宝龟,周而有泉,至秦废贝行钱。”则贝行于夏至周仍极通用,足征其前有所承。然则黄金方寸而重一斤,与钱圜函方轻重以铢之制,盖周初所定,其余则皆殷以前旧俗也。此中国邃古之世泉币之情形也。